2023年9月3日星期日

Ecosystems and Human Health

生態與康養
Ecosystems and Human Health
耕讀小鎮的康養旅居生活

項目所在地:雲南大理州巍山縣南詔鎮小川村
合作單位:北京昌平区多元智能環境研究所 & 大理百川文旅康养有限责任公司
学生:产品2003;公共艺术2002
指导老师:张宪;范晓莉

雲南大理州巍山縣南詔鎮小川村,是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的躬耕之地,距今1300多年的历史。小川村所在巍寶山,簡稱巍山,位於巍山縣城東南約10公里處,以南詔國發祥地和道教聖地而出名,是全國13座道教名山之一,山上宮觀眾多,頗為壯觀,山間還建有南詔土主廟,為祭祀歷代南詔詔主而建。
基于以上背景,以及我们的实地调研和访问,耕读小镇的理念可涵盖如下关键词:
耕读/康养/旅居/原住民/原始森林……
最终聚焦到“风土”上,一个深刻洞察文化与自然关系的概念。
此外,需要留意的是,“耕读”主题的生态游,注重原始环境下生成的当地居民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与互生的关系,与道家的生态智慧有共通之处,体现在——
1)见素抱朴:提倡简约、朴素;
2)知足知止:反对过分的旅游消费;
3)物贵天然:反对人为,保持原始生态;
4)道生万物:注重生态的整体和谐;
5)物我两忘:关注精神生态的平衡。

课程包括两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1)基于传统生态智慧和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在利益相关者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耕读小镇进行概念规划设计,完成总平面的功能分区布置和风格意象图。
2)融合艺术、设计、科技和自然,创作水循环主题的“无塑”产品设计和艺术装置设计,可结合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综合应用。

因石油化工行业百年的高速发展,塑料的规模化生产导致的廉价与便利,使得塑料制品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以塑代木、以塑代竹、以塑代纸、以塑代布、金属塑料复合、塑木复合等等,工业设计也因此显得丰富多彩,人们已经习惯于塑料生活的那些美感与体验。所谓过犹不及,如今我们又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的使命,如何减塑净塑,探索非塑料的艺术设计,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以“不塑之客”系列产品桌面饮用水设备为例,可尝试应用竹木等天然材料设计具有新价值的产品,以之替代办公室、会议室、茶室的桶装水+饮水机模式,或反渗透+塑料茶吧净水机模式。
户外净水杯市场,由于全塑料制品,以及净水技术选用不当等原因,导致应用受限。“不塑之客”系列产品设计,与保温杯结合,可以进入车载、背包客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创造替代瓶装水的可能。
类似于云南大理州巍山县需要活化的小川耕读小镇,其山泉水、山体湿地、庭院湿地、村落湿地,思考如何利用雨季积蓄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活、生产用水,如何通过简单、顺应自然的净水技术,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饮用真正的山泉水,而不再是包装水。如何让看得见的与看不到的水,成为小川耕读乡村的魅力所在。

W1: 課題概述;讲座;分组。
沈亦可: 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三零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专家。
什么是三零生态系统?三零生态系统要做些啥事?如何检验这个系统的成败?我们应该喝什么样的水?饮用水市场的一次性消费与全塑化、电气化对人体的危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策。
高華:小川耕讀小鎮项目介绍
范晓丽:公共艺术介入耕读小镇
张宪:课题解读与案例分析

W2: 课题解读;市场调研。
刘昕瑜: 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研究所研究员,三零生态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净水科普馆主编。
内容:塑料以及分类,塑料的降解以及塑料微颗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策。
W3:小镇规划概念討論。
W4:小镇规划概念產出(Presentation1)。

W5:场景深化、装置与产品设计討論。
吴强: 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欧盟(EUMN)微纳米技术应用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及创业导师,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专家库低碳专家。
内容:碳排放与碳平衡、碳交易,硅钛超材在水净化中的作用。
吴承纬: 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净水陶瓷滤膜领域专家。
内容:硅藻土陶瓷滤膜的工业制造与净水原理。
王洪炳: 江苏浦士达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内容:活性炭的工业制造与净水原理。
吴维奇: 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研究所,结构设计、执行器技术领域专家,高级工程师。
内容:3D打印技术与生态马桶设计,不锈钢加工技术。
W6:装置与产品设计產出(Presentation2)
W7:模型制作
W8:最终汇报

注: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
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15年,是由知名生态系统研究学者、专家,生态生活方式践行者、环保公益律师和媒体人组成的民间环保组织。以术载道,研究、推广生态生产与生活融合方式所需的技术和产品,编制相应的规范,建设生态文明社区。及时响应社会公共事件,关注公共利益、推动公众参与、解决公地难题,依据法律框架,利用司法资源,为政府的公共治理建言献策、监督呼吁,从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Reference:
WATER is the foundation of PERMACULTURE DESIGN!Rube Goldberg (1940)

The Trivial Matters

The climate and ecological emergency and the covid pandemic have been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change in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co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