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Making Scents

□□ ✕ 气味

你对什么气味记忆深刻?喜欢又或是厌恶什么气味?
气味从来挑动情绪却又不着痕迹,嗅觉是喚起人类情感记忆最直接及最敏銳的感官。2004年诺贝尔奖得主Richard Axel与Linda Buck发现了嗅觉受体神经如何和气味分子结合进而传导讯息,以及开创了嗅觉受体、嗅觉传导及辨识系統的理论。分布在鼻腔顶端如一片指甲大小的嗅觉上皮,承载约400种嗅觉受体,却具备了能夠辨识超过一万种不同气味的能力。人类「视听味触嗅」五种感觉中只有嗅觉不经过视丘传递,直接將刺激传到大脑中与情感与本能反应相关的腺体。
嗅觉不只是生理现象,也是创造意义的重要来源。文化史学家Constance Classen与人类学家David Howes所编的《香气》一书中,曾提到香气在仪式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看來,香气一但被闻到,便会帶來「跨界」或是「范畴改变」的效力,我们都能在香气的引导下,进入他界,一个和日常生活世界不同的领域。
马塞尔·杜尚被认为是嗅觉艺术的最早践行者之一,他将关于嗅觉的探讨直接引向哲学高度,认为嗅觉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全新维度。早在100年前的1919年,杜尚的艺术装置《巴黎的空气》(Air de Paris),他将50毫升的巴黎空气压缩在一只安瓿之中,并在上面签名,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在随后一系列杜尚主导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展览中,气味的确得到了运用,嗅觉元素构成了展览表意不可或缺的媒介,与其它装置所提供的视觉经验一起形成多维的艺术欣赏空间。
“□□ ✕ 气味”即是一次旨在释放嗅觉跨界效力的实验,公共艺术与产品设计跨专业合作,更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研究香原料学、应用调香学的储鸿老师助力,以嗅觉与不同领域的载体相结合,此次嗅觉艺术与设计的课程训练将创作的对话界面聚焦至关乎嗅觉的人的身体感官,研究对象拓展至不可见的气味媒介,可能与神经科学、心理学、医学、化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交叉,产出结果无论是装置、食物饮品、产品直至多种媒体表现都可被接受。

第一周
讲座:嗅觉的科学;香水的历史
讨论:喜欢的气味;讨厌的气味(9.12)

第二周
讲座:作为不可见的嗅觉的语言
练习:我的气味以及如何体验的问题(9.20)
气味来源(身体、化妆品、自然、药物、食物);气味状态(喷雾、膏、液);承载物(气囊、多孔吸味材料)
思考:嗅觉的私密性与尴尬;沟通气味的陌生方式;强势的视觉和被干扰的嗅觉

第三周
工作坊:
1)嗅觉房间
规划一个嗅觉体验空间,几位同学几个房间,考虑整体动线的基础上各自设想房间的嗅觉体验概念。
目的在于小组成员的有效沟通,推进概念生成,概念生成初始就将用户(体验者)置于核心位置。
宗教;人的一生;空间转换;气味代码;摆脱原生家庭的悲剧故事;心理探求;过去现在未来的气味体验;喜怒哀惧的气味;妖精的厨房糖果的味道;旅行娱乐;城市食物
2)嗅觉玫瑰
基于1)筛选关键词构成嗅觉风玫瑰,以之为结构深化概念。
3)没有嗅觉的嗅觉
通感,不出现气味而让人感觉到气味。
摄影、短片、表演、声音、文字、裝置
4)嗅球
 基于2)从一个视角出发考虑如下可能的问题:
气味容器(材料)/呼吸机关(嗅觉触发方式)/情境故事(通感)/完整信息传递(文本)

第四~六周
概念产出
实验与原型

第七~八周
制作与展览

Reference:
书籍: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美洲豹阳光下》,译林出版社,2015.8
(美)黛安娜·阿克曼,《 感觉的自然史》,花城出版社,2006.6
(荷)皮埃特·福龙,《气味-秘密的诱惑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5
(英)艾弗里·吉尔伯特,《鼻子知道什么-日常生活中的气味科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
(德)奧利弗‧米特巴赫,《香水之旅-畅游聚斯金德的气味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7
(德)帕·聚斯金德,《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5
Aroma: The culture history of smell

展览:
“畀自:当代香水设计师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心psD
contemporary perfumers
Glithero

电影:
香水 

网站:
smell dating

Hear My Voice

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1-2节)1-7周/ 设B510/张宪/(2023-2024-2)-N0650080-03/产品2203(29人)/考查 (Supported by: 德勝社工; 無錫市太湖技工學校; 原石劇社) “我的電波”:太湖技工學校與江南大學的共創項目。 Exe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