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谓意象?
东方 vs. 西方
“意象”此一概念用語,曾廣泛地使用於文藝美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等諸多領域。西方文論家認為,意象是指由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心理感覺所產生的印象,憑藉語言文字的表達媒介,透過比喻和象徵的技巧,將抽象不可見的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意象。
意象(imagery) ,「由高度畫感的詞語所激發的意象或心象,」(mental pictures or images created by visually descriptive words) 。
文學語言異於認知語言,在人類傳遞情意思想的過程中,自有其不同的功能和效果。
西方文學認為意象有其摹仿性與虛構性。摹擬在西方傳統中是核心概念,由是產生了詩人身為創造者的想法,在這樣的思維定勢之下,詩人「作為一個嚮壁虛構的製造者,此一虛構的事物呈現出具體的現象,卻也迥異於可感覺的世界。」 余寶琳說:「中國的詩歌意象有別於西方的隱喻,並非關涉與具體世界根本不同的另一世界,或者在可感之物與超驗之物中間重新建立對應關係。這些關聯已經存在,它們被人所發現,而非創造。」
Exercise1:
行为
贾樟柯《来访》
Species of Spaces
2
意象投射(Imagery projection)
意象投射是人类根据自身经验感知事物之间基本关系后,将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隐喻式投射到目的域来表达抽象的范畴和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意象是人类感知外界事物后的一种心理表征。在认知复杂抽象的概念时,人们会将直观体验中构筑的意象(源域概念)投射到目标域概念上,形成一个反映事物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结构,即意象图示。跨域意象投射帮助人们认知和理解更复杂、更抽象的结构概念,它不仅是概念隐喻理论的心理基础,也是抽象意义在人脑中建构的主要方式,在认知推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杨牧《林冲夜奔》
「心裡有聲音時,耳朵會嗡嗡地響。這時詩人要把耳朵調好音,讓耳朵指揮你的手,寫出詩句。」
Exercise2:
情绪
Why do I feel terrible/sad/angry/happy...?
michellerial
3
人化与物化
《文心雕龍》的〈物色〉篇也提到意象之創設,須仰賴於空間形式和感覺質料,詩人於書寫萬象物色之際,將自身安置在感官知覺的時空場域裏,並且讓內在的心靈經驗與外在自然環境交流溝通。他說:
是以詩人感物,聨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沈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随物以宛轉; 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栁之貌,杲杲為出日之容,瀌瀌擬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皎日嘒星,一言窮理; 參差沃若,兩字窮形。並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
高友工論及「美感經驗的美的境界」:
客觀現象最後可能完全與自我價值融為一體。我們可以視之為外物『人化』 (personification),或『主觀化』以與自我人格交流,表現深入的情感。也可以視之為自我人格體現於外在現象中,這則是一種『物化』(objectivazation),或 『客觀化』。但二者都作到一種『價值』與『現象』合一的中文中所謂『境界』。人往往喜以『世界』(“world”)一詞譯『境界』二字,但我卻愛取柯勒(Jonathan Culler)所用的『內境』(“inscape”)一詞。因為此時的『境界』並不是泛泛之 『境』,而是『情景交融』的階段,而且可以進一步反映一種價值。用柯勒的話來說是:『在意義徹悟的目瞬間,形容呈現為整體,表層表現了深層。
Exercise3:
活动
4
瘟疫生活之
意象投射
Exercise4:
物-物化;人-物化
sarashakeel
liz.sexton
Refer:
意象投射视域下对汉英多义词“头(Head)”的认知对比研究
王万象,余寶琳的中西詩學意象論, 國立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2007 年 10 月 《第三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學術研討會會前論文集》 第 95~136 頁
微信公众号:符号学
最初了解到“imagery”一词应该是在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中有关格式塔心理学的部分,其认为意象是知觉与思维之间的一座映射桥梁,可以弥补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缺陷。后来再一次看到“imagery”则是在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一书中,只不过意译过来转变成了“显像”一词。不同研究领域对“意象”一词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和侧重,这次从文中提到的认知语言学领域了解到的又是另一番请教。
回复删除